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冲击,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产生担忧、害怕、焦虑、恐慌等应激反应,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做好自己的心理防护至关重要。
为保障抗击疫情期间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为师生们提供识别不良情绪和自我调适的方法,帮助师生们克服面对疫情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在特殊时期维护心理健康。
面对危及生命的灾难,面对“未知”、“失控”的情境,我们可能会有如下与平常不一样的表现,这是任何正常人群应对任何危机事件的正常“应激“反应:
1焦虑多疑:面对病毒感染的不确定性,无法控制的紧张、担心、恐惧,控制不住担心会不会被传染,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且将其与“疫情”联系起来。
2恐惧无助:当被认为是疑似感染者或者被确诊为感染者后,会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而感到害怕、孤独、无助。
3愤怒抱怨:当无法尽快摆脱恐惧和威胁,有的人会对自己身处的境遇表达不满,对某些社会现实加以指责。
4悲伤抑郁:当人必须面对严酷的现实情境或者巨大的丧失时,会很难过、伤心、沮丧等,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时常想哭。
5认知过度:更易关注负面信息,夸大严重后果和低估自己应对能力的倾向,感觉记忆力下降、脑子不好使、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6躯体不适:身体上随之而来会出现不自主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心里不踏实,感觉身体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导致失眠。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的身心在应对压力或突发事件时候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大多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以恢复。但是,如果这些情绪持续时间过久,那么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1.自我对话,调整认知面对疫情,要学会自我察觉和自我对话。在疫情期间,大家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这时候要学会捕捉自己的消极情绪,善于与内心的自己对话,然后进行自我修正,用更理性的言行去改变认知。
2.节制上网,科学认知一些居家隔离人员,会不停地查看疫情最新进展,但暴露在大量信息流之下、又没有专业支持的个体,容易不自觉卷入不良感受体验,产生心理创伤。因此,要控制自己每天接收相关信息的时间,只关注必要的官方信息。
3.适当运动,管理压力适当运动有助于调整心态。一是适当的健身运动。运动能帮助大家减少精神上的紧张,提高自信心。二是动手做事情。比如帮厨、做饭、给家庭消毒、写日记、画画等。这样可以给大脑很好的“目标感”,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
4.规律作息,放松心情充足的睡眠是减压神器,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高免疫力。洗洗热水澡、听听音乐也能让身体得到放松。稳定感对于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居家隔离的战友,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份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尽可能把生活作息维持在以往水平。
5.相互陪伴,勇于求助多和家人沟通、分享感受。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同学、朋友多互相交流,彼此安慰,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在陪伴中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也可以求助专业渠道去疏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内容来源 / 学生处
编辑 / 董妍
排版 / 张婷
审核 / 王建斌 常小凯